
400-123-4567
支架式教学理论下的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以阅读表达课为例
徐峰
【摘要】支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探索、评价等要素,实现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教学方法。本文以阅读表达课为例,分析阅读表达课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支架式教学理论具体实施阅读表达课,即创设真实情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加强技能指导,提高学生理解的准确性;加强过程评价,激发学生学习自信心。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阅读表达课;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重点规划项目:“为不教而教”思想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编号:YZ-b/2016/04)。
一、简介
支架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支架”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探索、评价等要素实现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方法。支架式教学的“支点”一般以问题的形式出现。通过学生自主探索过程的“争论”,最终达到“产生兴趣”的目标,从而点燃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一步学习的欲望,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问题。完善思维系统,将知识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促进知识和智慧的升华。
英语阅读表达是2016年苏州中考新增的题型。与传统的阅读题相比,阅读表达更加全面、主观,更能考验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该题型要求学生在读完短文后根据出题要求回答3个问题;第一题1分,第二题2分,第三题3分,共6分。阅读表达测试的目的是从多方面、多角度考察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
英语阅读表达是一种测试更全面、更系统的新型题型。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顺利运用所给的课文材料开展语言实践活动;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则无法理解课文信息内容。更重要的是,有些人不知道如何从自己要回答的材料入手。因此,如何提高阅读表达课的效果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2、读取表达式类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多数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英语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语言知识的教学而是转向语言技能的教学。然而,在实际中考“指挥棒”的指引下,教师的全部精力往往都集中在做题-分析-做题-再分析的机械式训练模式上,很少为学生“浪费时间” 。真正的语言练习的机会。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问题:
1、阅读材料不真实,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随着交际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推广和普及,真实材料的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真实的阅读材料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它提供的语言资料更加科学、有趣、体裁广泛。它不自觉地组织语言材料以突出某种句型。更不用说用学生熟悉的单词来代替一些不熟悉的单词了。
与现在的阅读表达课相比,使用的纯正宗英语材料很少。大多数老师会认为使用真实的材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可能很难理解。因此,阅读表达的材料选择会被“重新加工”,大部分都脱离实际,属于中国式英语,不仅不真实,而且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要达到的标准。它是教学活动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结果。它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标准和归宿。因此,教学目标设定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纵观当前英语阅读表达课的教学目标,“知识”层面的目标占据“中心位置”。老师兴奋的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题海战”,让学生不断解题、边做边学。让学生提高回答问题的“熟练程度”,最终获得更高的分数。
阅读表达课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已经够单调的了。如果每节课都面对同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会觉得更加单调,甚至无趣,从而导致阅读表达课和学生的阅读观毫无生气。表现阶级是“苦役”。
3、活动形式不丰富,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活动是教学的“灵魂”,没有活动的教学是停滞的。在初一、二年级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都会有明确的活动教学。通过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进行游戏、小组活动等循序渐进的语言练习活动。然而,在初三,一些教师更注重教师单方面的语言知识传授,而忽视了互动活动的开展。下课后,老师在台上“讲个不停”,学生们则在台下“认真”听、“忙”做笔记。学生很少有机会在课堂上练习语言。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逐渐消失,教学效率就会大大降低。
三、阅读表达课支架式教学的设计依据与实施
针对阅读表达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在支架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并实现了阅读表达课。
1、创设真实情境,增强学生求知欲望
英语是一种语言练习活动。在没有具体情境的情况下,通过纯粹的语言学习往往很难发挥语言交流的作用。支架式教学以活动设计为支撑,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建立新旧知识的有效联系,有逻辑地引入新课。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尽力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促进和加速学生与课文的互动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习和好奇心中。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学生的知识来源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更多的是通过各种媒介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过程。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解决英语“问题”的能力。他们渴望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外面的新事物。教师可以通过学校、国内外等现实生活场景来满足教师多方面的需求。多角度的知识需求,使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的过程中积累一定的语言知识以及在阅读和表达中分析、回答和总结表达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寻求知识。
例如,在教授有关戒烟的阅读表达课文时,文章的内容是主角听医生讲述他如何在经历了行为重复和心理斗争三个阶段后最终成功戒烟的故事。教师利用学校目前开展的“21天养成好习惯”德育活动,为学生创造改变不良习惯的真实情境(见下图),使学生的语言知识、学习技能而情感态度方面的描述可以说我在21天内养成好习惯的三个阶段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2、加强技能指导,提高学生理解的准确性
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发挥“支架”作用,以帮助者的身份参与教学,引导学生获得掌握各种技能和学习方法的能力。要优化英语教学效果,关键问题不是老师教多少,而是学生学多少。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能单靠教师的灌输,而是要靠自己的体验。
阅读表达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体验获得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才能产生学习兴趣,从而与教师共同构建“动态”课堂。
(1)把握关键词和主题句的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主张“为不教而教”。这里的“教”是指教师教学生如何学习,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得主动发展的能力。简而言之,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做阅读表达题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跳读或略读的方法快速阅读课文,指导学生如何把握句子中的关键词(Keywords)和段落中的主题句(Topic Sentences) 。这样,学生就可以养成高效阅读的习惯,更快、更准确地掌握文章的主旨。
例如,在教学阅读课文《扎龙的鸟》时,在学生第一次阅读之前,教师引导学生用略读的方式找出每段的主题句,并告诉他们每段的主题句通常是段落开头的第一句话。 ,可能是副标题,也可能是段落末尾的最后一句。段落中的关键词是围绕本段主题的内容。您可以使用跳读来找到它们。大多数学生快速准确地找到了主题句和以下关键词:provide...for、cover、while、in order to、leadto、record等。
(2)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支架式教学首先是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探索过程中,老师搭起“支架”,及时提醒。在学生目标达成度逐步提高的基础上,依次拆除相关“支架”,让学生对当前所学内容有更全面、正确的认识。内容。由于学生自身的学术水平、社会经历等原因,当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时,总会影响他们的阅读进程。有些问题甚至是学生自己无法解决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及时进行指导。成为学生阅读“绊脚石”的问题通常是文章的背景知识、生活常识、文体风格、长难句结构、专业术语、外国文化生活习俗或俚语等。
例如,当读到一篇呼吁人们停止环境污染的文章时,有这样一句话:当化学物质进入地下时,它会影响整个食物链——昆虫、动物、植物和人类都受到影响。这句话显然超出了学生的知识范围。在介绍文章时,老师向学生们解释道:“当人们将化学物质放入土地时,它们就进入了我们的土壤和水中。当人和动物喝了这些水时,它们就会生病。”老师用通俗语言、简单句子、长难句进行类型化讲解,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为学生深入阅读铺平道路。
(3)总结归纳能力。教师通过为学生搭建“支架”,更好地理解“知识载体”,进而通过对理解内容的总结、消化、积累,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构建能力、实践能力。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朗读表达课的最后部分应遵循“自然过渡、前后呼应”和“整理总结、收尾”的原则。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最后几分钟,采取复述、练习、竞赛、讨论、表演、发散、端到端回应等多种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深化教学。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理解和巩固。
例如,在课文阅读《扎龙的鸟》课结束前几分钟,老师提出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①你经常看到天空中飞翔的鸟吗? ② 工厂建在靠近河流或湖泊的地方好吗?为什么? ③ 保护鸟类我们能做些什么?通过小组讨论,降低了问题的难度,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最后,老师总结道:“鸟类是我们的朋友,它们可以保持自然的平衡,让整个世界变得丰富多彩。保护鸟类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进行小组讨论、引入竞争意识、教师总结,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既升华了情感教育,又使课堂活跃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动力。给学生提供广阔的自由想象和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加强过程评价,激发学生学习自信心。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3]”。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无论是活动的过程还是活动的结果,都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学生个人自我评价、师生共同评价、学生互评等,做到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和过程评价[4]。
在进行阅读表达训练时,教师可以为每个学生建立完整的阅读档案。阅读表达档案袋的建立,不仅有利于教师对学生阅读活动的检查和监督,也有利于学生自己发现阅读的不足和进步,同时增强自信心,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基于此,作者采用了组合评估模型,如表1所示。
学校阅读完成情况
阅读态度
☆☆☆☆☆
理解程度
☆☆☆☆☆
阅读速度
☆☆☆☆☆
成品质量
☆☆☆☆☆
阅读表达题完成质量
太棒了 ( ) 表现不错 ( ) 继续努力 ( )
独立读取完成状态
本周我完成了报纸、书籍、期刊或其他渠道的课外阅读。话题:
同学评价
很好( ) 一般( ) 还需努力( )
教师的总体评价
非常满意( ) 比较满意( ) 还需努力( )
家长留言
支架式教学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找到有效的“支点”,从而实现“为不教而教”,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作为中考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表达课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效的英语阅读表达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
在阅读表达课的设计中,教师要注意在语言输入方面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由点到点;在语言输出上注重“师生互动”,做到学以致用。为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采取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应通过分析课文、探究文本内涵、搭建语言输入输出的有效支架,调动学生参与阅读表达课的积极性,从而达到阅读表达课的有效性。
参考:
[1][4]王丽娜,徐峰。基于“支架式教学”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J].辽宁教育(薛
技术·教学与研究),2014(4)。
[2] 陈兮迟.论原汁原味教材在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宜宾学院学报,2006(10)。
[3]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